​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(中国古代诗歌有两大源头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什么)

2023-04-09 18:25 来源:逗文网 点击:

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(中国古代诗歌有两大源头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什么)

诗者,歌也!

从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来看,《断竹》应当是大声喝斥,以赶早乌鸦;《击壤歌》里的歌词已经成形,应当是后人伪作。《南风歌》更是如此,明显带有知识分子的痕迹。如果《卿云歌》所载无误,那么显然在卿云歌之间就已经存在诗歌了。

显然,歌的出现应当比语言还要早,一开始是声音,而且应当是拟声,所拟的自然是飞鸟、飞兽、溪山,春风等大自然的景色。

悲伤的哭泣,愤怒的喊叫,细声的安慰,这种生物与之俱来的声音本身就是抑扬顿挫。

所以,歌比语言还要早!

当语言出现的时候,歌自然也有丰富的语言发音做为填充。而部落的首领在祭祀,战争期间,自然也需要这种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。

诗一开始,不分高低贵践。

凡为人者,皆可歌也!

《易》离卦九三:“日昃之离,不鼓缶而歌。”可见,在商朝就已经有了乐器。

《易》明夷初九:“明夷于飞,垂其翼。君子于行,三日不食。”这已经脱离了歌的范畴,明显是民谣,而用是“谣占”,演变成诗了。

《易》中孚九二:“鹤鸣在阴,其子和之。”还有六三“或鼓或罢,或泣或歌。”还有完全可以证明,在商周期间,诗歌已经成为了主流。甚至有了“和”

《尚书》里也有:“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”这已是为诗歌量身订做了,按保守算法,如果这种成型的诗歌理论产生的时期是周朝,按时代向前推,商朝时期肯定已经有诗歌了。

我们现存在的诗歌总集是《诗经》,显然在诗经里,绝大多数的诗歌,已经开始系统地押韵,而且在字数上也规整发一。按标准解释,《诗经》是西周之的作品,西周之前就是商,商之前是夏。

商有文字,多为甲骨文,更多为卜辞,可以在《易》中得见。《易》中有民歌,比如“渐”卦里有“鸿渐于干”、“鸿渐于磐”、“鸿渐于陆”、“鸿渐于木”已经接近于押韵了。

更重要的是,这明显用了诗歌中的“兴”手法。

而这一切,是在商周时期。

所以,诗词的起源不是文字,而是商朝以前(夏朝)的歌,商周时期变成谣,又变成民歌,然后是《诗经》!

经过孔子推广之中,诗成为主流。然后是楚辞离骚,从现在来看,离骚不像诗,更像歌。刘邦有《大风歌》,项羽有《垓下歌》,从体裁和文字来看,和离骚大体相同。

也就是说,当时的诗,和夏,商,周,春秋一样,都是唱的。后来的乐府也是唱的。

诗从歌中脱离了开来,变成了吟,而吟也是唱的一种!所以当时有许多诗后面要加上一个“吟”字,比如《节妇吟》、《白头吟》,刘备顾顾茅芦孔明不是在吟么,曹操《短歌行》不也是在吟么,这个吟就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从唱中脱离开来。

一直到魏晋南北朝,诗一直是主流,而吟也是一直是主流。民歌却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——词!

诗还是诗,民歌的一部分变成了词。

南梁时期,诗分化成了三种

诗,词,歌。

可是他们的祖先却永远都是歌。

中国古诗作者以前都称为文人骚客,古诗词最早是人们用来歌唱生活,赞颂丰收的,随着历史的发展,文化的繁荣,古诗词开始快速发展,唐宋是诗词巅峰时期,有唐宋八大家代表诗词领域。古诗词也是文人墨客敞怀表达自己思想和态度的工具。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向往美好生活,追求窈窕淑女是君子所求,也是人民之向往,古诗词作为大家喜欢的感情表达方式发展壮大起来,简明扼要的词语,寻觅知音的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