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哪首诗(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)

2023-04-09 20:45 来源:逗文网 点击:

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哪首诗(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)

“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!是南唐后主李煜《虞美人》词中的名句。题主的提问挺有意思 ,秋和“愁”语音更相近,秋本来也有忧愁哀伤的意思。为什么不用“一江秋水向东流”呢?这个问题当然要从中国文化中寻找答案。

在中国文化中,东西南北,春夏秋冬,喜乐哀愁等等,都是重要的概念,在中国文化中,表达相对固定的意思。各种意象的组合,也要符合文化内涵,不能随便乱用。比如春天代表喜悦的情绪,夏天代表热情,秋天有忧伤之意这些内容古今相差不大。今天怎样联想赋与景物情感色彩,可以是随意的。但古代文人,是要在一个文化系统中的。春夏秋冬文化意含,与中国阴阳观念也就是《易经》有关系,太极分阴阳,阴阳生四相,春夏秋冬就是现实中的四相。其意义与五行相结合之后,就更复杂了。大体意义是,春生,夏长,秋收,冬藏,秋有“杀”之意,庄稼熟了,被收割,猎物被捕获,都与杀相关。所以,春与秋分别代表,生与杀。生是生命,生长,与爱情相关。所以又说女人怀春,男人悲愁。怀春之意,通俗的说,也就是找男人结婚生孩子。生命生长爱情都是美好的。于是,春天又是美好的象征。

而秋风代表的是肃杀之意,欧阳修有《秋声赋》,说的就是秋的文化意涵。秋又是收获的季节。所以古代又有男子悲秋一说,悲秋是感叹世间一切都有生老病死,生命是有终结的。于是,秋又有了忧伤之意。

无论是春秋的意象中,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阴阳观念。也就是事物不是一面的。喜的时候,有悲的因素,愁的时候也有喜的因素。比如春有怀春,也有伤春。伤春就是悲的,为何?因为青春虚度,花开易落。愁是悲的,但是悲中有喜,收获的季节,总是高兴的。这就是中国文化。

现在可以说“一江春水向东流”了。为什么用春水?其一,春水未必有多大,但是,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,黄河在冬天是结冰的。春天来到的时候,河开水流,一派春潮涌动的气象,这分明就是生命的律动。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。因此用春水。

其二,在中国文化中春夏秋冬是有方向的。春的方向在东,秋的方向在西。夏在南,冬在北。春水向东,包含着文化意象上的统一。

第三,愁是秋天的意象。但谁都知道,人生失意无南北。李煜的亡国之恨与破家之愁,不会因春天的来到而消失。别人到了春情勃发之时,而他只有忧愁,这种个人情绪中的愁与文化意象中的喜悦形成强烈的对照与冲突,更加突出了愁的主题。这好比在喜庆之时,看到凄惨的景象。对比更加强烈了。

个人的理解,大概是这样。未必正确。欢迎同好者一起讨论。

春水大,流得快,秋水潺潺流量小。李煜的愁是大愁,当然得用春水。他就在这首诗词之后,被宋朝皇帝给结果了。